电网正向隔离装置使用案例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电网正向隔离装置应运而生。该装置通过对嵌入式内核的裁剪和优化,将不必要的系统功能剔除,如TCP/IP协议栈,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并有效抵御了黑客的攻击,尤其是针对操作系统的渗透攻击和DoS/DDOS攻击。
采用数字证书的数字签名技术是该装置的核心之一。在数据发送端进行签名后,数据被发送至专用的反向隔离装置。该装置不仅会验证签名,还将依据用户定义检查数据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确保支持通用数据类型及记录分割符。这种方式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内网的数据接收程序提供了干净、安全的数据源。
为了杜绝非法文件和病毒文件进入内网,反向隔离装置实施了严格的文件内容过滤。国家调度中心基于电力系统的特殊需求,推出了电力行业专用的数据描述语言E语言。装置支持对E语言文件的格式检查,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文件的过滤安全性,确保内网的安全。
在网络层面,正向隔离装置具备链路层数据包截获的功能,根据用户的安全策略决定数据的处理方式。这一机制能够防止IP地址欺骗,并支持应用层特殊标记识别。虚拟IP技术和静态地址映射的支持为身处不同网段的主机间的安全访问提供了有效保障,使得用户在网络构建中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为了确保密钥的安全性,产品采用了基于RSA公私密钥对的数字签名和专用加密算法,并只允许特定的ID号密钥使用。密钥存储在反向型网络安全隔离设备的安全存储区内,与应用系统隔离,杜绝任何非法手段的访问。这样大幅度提升了数据交换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了敏感信息的泄露。
用户管理方面,正向隔离装置支持设定不同类别的用户权限,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例如,系统管理员可进行规则修改和用户管理,而普通用户则只能查看设备状态,与日志信息。这种对操作权限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故意破坏。
日志记录在整个系统运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日常监控和记录,攻击、系统漏洞和安全事件的证据得以追踪。隔离装置在内外网分别设有安全存储区来保留系统日志,实现循环更新,确保日志始终保持新状态。规范的日志格式符合电力行业的标准,便于集中监视和分析。
后,正向隔离装置提供了以数字证书为基础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网络管理员能够直观、便捷地管理和配置安全策略。全中文化的设计使得用户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无需复杂的学习,增加了系统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这一系列措施相互配合,使电网正向隔离装置不仅具备了高效的隔离性能,也在整体安全策略中形成了良好的闭环体系。